建材之城讯: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原创设计注定成为家具企业需要克服的关口。既要有设计创新,又要实现量产,如何使原创设计与更多的消费者见面,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点。目前,除了少数坚持原创设计的企业摸索出经验外,家具设计如何实现产业化仍然面临着意识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
□观察篇
■背景
所谓设计产业化,首先有设计,再形成产业。业内人士认为,既为企业,就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实现量产。而产业与“原创”并不矛盾,只是把有想法的设计转化为更多消费者可以享受的产品。目前的情况下,尽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逐渐凸显,坚持原创设计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即便是品牌企业,他们对设计的重视也依然不够。
消费需求迫设计升级
相比家具企业的数量,原创设计仍然稀少。从早期的“抄袭”、“模仿”、“借鉴”国外家具设计,再到近十年来,部分企业开始摸索自己的设计之路,至今能够被“原创设计”的企业数量依然不多。与此同时,仍有不少大众家具品牌对于原创的认知不够,“产品好卖就行”的想法在大众品牌中仍占主流,原创产品也经常遭遇大小企业的“山寨”,家具品牌因外观专利侵权闹上法庭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庆幸的是,随着产品的丰富,消费者也经历了没有选择权到个人喜好说了算的阶段。这种形势迫使行业被动或者主动地寻求改变。一方面,在越来越彰显个性的时代,消费者对于设计和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不再喜欢看到那种千篇一律的设计,他们喜欢有独特个性的设计。”美克美家运营总经理 ClaireEeles说。另一方面,在业界都言“行业过剩”的情况下,在面临着太多品牌时,好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消费者摆脱这种混乱的状态,更是企业产品“被看见”的重要工具。法国设计师品牌LEXON创始人、CEORené Adda认为,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必须让消费者看到我们,这就需要给予他们一种非常清新的设计感,必须给消费者提供与众不同的东西。”华日家居高层也认为,未来一定是“小批量”、“多品种”的个性化市场。而在遭遇激烈的竞争之后,低端市场难做,家具行业需要由“量向质”转变,原创设计既是满足市场的需求,是品牌特色和个性的一种表达,也是企业生存所需的重要能力。消费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以及原创先行者的带动,使得大众工厂品牌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对原创设计进行了被动或主动的了解。
靠原创小众品牌崛起
与部分大众品牌或者工厂品牌对于原创设计的“尚不敏感”相比,一些设计师创立的家具品牌掌握了机会。这些主打原创设计牌的小众品牌,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并凭借其设计在业界也获得了一定的声誉。
2006年,知名建筑设计师、艺术家吕永中先生创立于上海的品牌“半木”,致力于探索当代东方生活方式的高端原创家具与生活,几乎年年斩获奖项。由设计师陈大瑞创立的Maxmarko木美家具,第一个作品就获得上海国际家具展客厅家具金奖。如果说这两个品牌被称为设计师品牌的话,从做销售、生产再到设计的ACF则更愿意被称为设计品牌。这个由设计师创立的品牌集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设计师团队,不仅在中国和意大利都拥有工厂,还立志打造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原创品牌”。
在今年举办的上海国际家具展上,也涌现了一批主打设计元素的新家具品牌,他们通过新兴的网络渠道或者专卖店形式拓展自己的地盘。这些对传统的工厂品牌形成了新的刺激。
■现状
模式不同各有特色
在寻求原创的过程中,中国家具企业逐步形成了以下的几种模式,并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
1.设计师品牌。独立设计师做自己的产品,有鲜明的个人印记,但比较小众,产品相对不够系统,多为小批量生产。除非是大师,否则生存困难。
2.设计品牌。由设计师团队成立的主打原创设计的品牌,产品有品牌印记,对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把握相对灵敏,团队更加灵活,销量不如大众品牌,多走中高端路线,如ACF等。需要有成熟的设计、生产、销售团队,否则也难实现规模的扩大。
3.设计公司。有自己的设计师,不做产品,也可以理解为工厂的设计外包,现在有卖设计版权、收取设计费和靠产品销售分成等不同的收费方式,是目前比较被看好的一种方式。不过业内更倾向于销售分成的方式。“除非是与品牌十分契合又有特性的设计产品,否则买断的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很冒险。”ACF 设计产业集团创始人王昕说。
4.大众工厂品牌有的选择培养自己的设计师,如华日家居今年招了30多个院校学生,培养与品牌理念相符的设计师人才;有的则与设计公司合作,如荣麟既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也会选择相应的设计团队。戚麟认为,与设计品牌相比,大众工厂品牌与终端接触更紧密,更能了解消费的商品需求,而且培养了过硬的生产队伍和完善的营销渠道,这都是其优势所在。
5.谈不上设计师的“工艺师”,四处看展,仿制和修改产品,供工厂使用。部分品牌企业及国内工厂仍采取这种形式。
■挑战
无论是大众品牌还是所谓的设计品牌,在追求原创产业化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
设计师与市场脱节
在前不久举行的设计论坛上,独立设计师的产品与市场脱节遭到家具企业的诟病。华日家居曾与清华美院的老师合作生产一批设计家具。“产品很有个性和特点,但制作起来成本很高,对企业的生产技术也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华日家居某高层说。与会的众企业家也表示,设计师想法虽然有特点,但要转化成商品,不仅成本太高,而且有些脱离消费者需求。“他们还需要更贴近市场。”
创立了Maxmarko木美品牌的陈大瑞曾对媒体坦承自己有困惑,也在不断调整木美的风格:“支撑品牌的不仅是设计,要把产品推到终端,还要让大众接受。”本身也是设计专业出身的并于今年创立了新品牌“吱音”的朱晖也表示曾看过不少独立设计师或者学院派的作品,“具备亮点和创意的产品有,但对于一个家具品牌或者一个系列的家具来说,可能没有多大意义。”
企业需把握设计方向
设计师们把矛头对准了企业CEO。来自意大利的JohannesTorpe认为,一方面企业CEO认为设计师是专家,却又认为“你不了解我们”,这是“一个矛盾”。更多企业家认为,市场上并不缺少设计师,而在于企业自己能否把握住“具有设计感的商品”。
王昕也认为,最终符合企业需求的好设计师可能是凤毛麟角。“企业家需要知道哪些有创意的产品是可以转化成商品的,且与品牌形象定位相符。”他表示,在与设计师合作之前,双方都会经历一个很长的互相了解和沟通的过程。
企业强调原创设计并非“不按常理出牌”。北京荣麟世佳家具公司总裁戚麟认为,作为企业,“产业化是必须追求的方向”。“设计思想应该可以变成可量化的产品。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到产品在生产、推广、消费习惯中能够受到欢迎和认可,让设计更大限度地成为一个终端的流通产品。”王昕也强调只有符合市场规律的,才能最终生存下来。“必须找到需求,实现量化,变成消费者的商品,只能拿回家当摆设的产品是失败的。”新生代设计师朱晖考虑得很实际:“我们尝试在普通家具的基础上能够加点创意进行改变。”他还指出,其实宜家就是一个既有设计感又能批量生产的典型。“中国应该也可以诞生这样的品牌。”
荣麟世佳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从需求出发,再去找到完成需求的设计团队。“我们要保证产品的方向正确,就必须找到市场的需求,我们与设计团队在消费需求上达成共同认知,实现样品试制,经过市场调研和调整再完成设计产品的量化生产。”戚麟说。
■转机
卖场介入提供平台
与先行者探索出了经验不同的是,更多企业尚处在摸索的边缘,甚至无缘接触更多的优秀设计师。卖场方的介入则给设计师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被希冀能够加快中国企业原创的进程。
2011年,红星美凯龙就开始在原创设计上发力,不仅连续两年带领中国企业参展米兰,还举办家居原创设计“新品发布会”,试图通过奖金、黄金展位等一系列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原创,宣传和展示原创设计产品。“设计为民生”等系列设计大师论坛则为设计师和各厂家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无独有偶,另一大卖场巨头也在设计上迈出了脚步。
近日,居然之家宣布成立居然顶层设计中心,除了引入设计大师驻店为消费者提供设计服务外,还将打造一个优质的设计师平台。这个平台将为注册设计师服务,提供优质的设计类书刊,并举办定期的交流会,促进厂家与设计师之间、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等。
无论是“打造家居设计创新发源地”还是“选拔优秀的青年设计师”,或是“使‘中国设计’成为世界的知名品牌”,业内对卖场此举依然充满期待。“至少搭建了一个平台,虽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设计师与企业的对接更顺畅。”多名家具企业人士表示。通过参加红星组织的DOD展,北欧艺家董事长于泓已和设计院校的负责人建立起了联系,今后会尝试邀请设计师为自己设计有市场卖点的产品。皇家现代的设计团队也在与学院派的老师沟通过程中碰撞出了惊喜——通过色彩的大胆改变,实现了古典家具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并在9月份的展会上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建材之城是专注于装修,家居,建材,家装等圈子的行业信息和如何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等问题,敬请登陆建材之城http://m.jc6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