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之城讯:中国制造,没那么难!
近30年来中国制造几乎顺风顺水、打遍天下无敌手,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力量。
凭借价格利器,中国制造在十几年间席卷世界,尤其最近五六年,“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无可置疑、无法捍动。在象征国家实力的装备制造领域,中国制造也不断给国人惊喜。
但是,去年以来,价格这个战无不胜的中国利刃开始变钝,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变贵、原材料涨价,多项因素叠加,像服装玩具制鞋这些典型的“中国制造”的成本上升了30%左右。屋漏偏逢连夜雨,全球性衰退在告别世界经济二十多年后又卷土重来,难免让高度依赖外需的“中国制造”阴云密布。面对三四倍于自身利润率的成本上升,企业们又将如何应对?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早已不声不响地进行着了。
在海洋工程领域,上海外高桥造船厂与烟台中集来福士造船厂的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江苏熔盛重工的深海起重铺管船,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生产的LNG船,振华重工的港口机械设备,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在生产设备方面,中国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等,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甚至领先水平。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在同台竞标中战胜了德国、日本等国际机床巨头,获得福特公司在美国两个工厂全部五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订货合同。哈电集团制造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近日刚在向家坝水电站完成总装。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正在自主设计、制造、安装世界最大的8万吨级大型模锻压机,这将为中国发展大飞机等项目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航空工业虽不及航天领域声名显赫,但是其近年来的进步也可圈可点。军品方面,歼—20隐形战机等一系列具有全球一流甚至领先水平的新式武器装备已经面世。民用航空方面,虽然与欧美差距尚大,但是在大型客机制造方面的进步也值得肯定。
当前,中国企业不仅占据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大部分市场,而且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也日趋扩大。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矿石,进口中国的矿山采掘和运输机械;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增加了卫生筷子这类产品,进口越来越多机电产品;挪威的石油公司使用中国深海采油设备等。
像陕鼓、上海电气、沈阳机床这样的企业,已经不再停留在制造环节,而是向设计、研发、服务这样的“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他们已经跨越了生存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尽管离真正的“中国创造”还有距离,但他们已经把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中国制造,世界第一?
当深入分析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时,我们做出这样的判断:当前,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仍处于赶超者位置。当前,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全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仍然可以划分为三个世界: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是第一世界,虽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但依然掌握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核心的技术,是主导者;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是第二世界,这些,拥有巨大的制造业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距第一世界仍然有很大距离,是跟随者;其他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为第三世界,这些国家既无先进技术又没有太强的工业基础,是原材料和能源的供应者,与第一二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
尽管中国装备工业销售额2009年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产值加起来仍占到总量的70%,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特别是高端制造产品,仍被发达国家牢牢控制。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高达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8%。相比之下,美国2010年制造业产值为1.952万亿美元,占比为19.4%,中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
经过前一个发展周期的爆发式增长,中国装备制造的弊端逐渐显现:产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属于粗放型增长。
中国装备制造业总量虽然庞大,产业竞争力却不强。同时,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也迫使中国装备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据中国首份《中国产业升级报告》称,当今世界正掀起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热潮,这是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一轮竞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力量对比。如果一国长期徘徊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政治版图上将难有一席之地。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均把技术作为产业升级的第一要素,中国也不例外。其正在经历从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先机,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或可把握时机,赶上新一轮竞争洪流。
只有成功实现转型与升级的战略目标,装备制造的“三个世界”格局才有可能改变。
未来的制造模式
小批量
多品种
质量高
成本低
研发期短
生产柔性
环境友好
服务型制造
随着产品的生产变成大批量定制方式,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而服务的增值,在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的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也包括围绕产品生产的各类服务。
制造业的“四端”与上、下游
制造活动向前端、后端延伸,逐渐形成现代制造服务业。
从而实现制造业从世界制造价值链的低端提升到高端。
制造业的上游、下游是指与制造业相关的产业——“拉长产业链”。
“拉长产业链”≠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须破解“低端”之惑
欲破解中国制造“低端”之惑,没有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广泛参与和配合,是不可想象的。
制造业的成败对于中国举足轻重,而“低端制造”也是一直以来难以解开的困惑。30年间,我国的制造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客观地讲,中国离制造业强国还很遥远。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制造业利益分配面临着严重的失衡。由于经济创造力较低、制造业整体附加值不高,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
中国为何一直在“低端制造”区域间徘徊?事实上,根据产业链利润的变化曲线,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利润必然会向研发、设计、咨询等现代制造服务业转移,现代制造服务业就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主的现代制造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益紧密,并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趋势。近年来,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制造业中间投入部分的生产性服务所占比重不断升高,服务投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物投入。可以说,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
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业形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制造企业仅提供产品。传统制造企业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大批量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上,满足用户对产品经久耐用的需求;第二阶段是制造企业提供产品及其附加服务,如售后服务,为用户提供的是伴随着产品的服务,主要作用是为促销产品;第三阶段是制造企业提供“产品+服务”。此时,产品和服务相融合,服务已成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外先进制造业企业已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而且步伐不断加快,已进入“产品+服务”的服务型制造阶段。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很多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通用电气公司(GE)、耐克(NIKE)、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公司(ROLLS-ROYCE)、米其林轮胎等都已成功转型。其原来的主营业务集中在制造业领域,但当前都已实现由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型。
如美国GE公司,全部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IBM公司,全部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2005年已达到54.6%;法国阿尔斯通公司,2005/2006财年服务收入占发电设备业务的36.0%;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服务收入占集团销售收入的比例2007年已达32.3%。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VDMA)于1995年至2004年间开展了五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中,服务性业务收入在营业额中的占比从1999年的13%提升到2005年的20%;企业对增值服务越来越关注,1/3以上的企业把服务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来开展;企业的服务部门越来越多成为服务公司,服务业务越来越专业化、国际化。
有关方面研究还显示,在全球工业中,所有的制造业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值平均为26%;在全部销售中,服务业务占比排名最高的前10%的企业,这一指标均超过50%。这足以说明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目标远大的制造企业而言,仅仅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已经远远不够了,还应对自身业务重新定义,即从仅仅提供产品,扩展到提供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
现代制造服务业能为生产或最终消费提供中间投入,可以支撑制造业的循环架构,降低可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后的先进制造业,不是资源消耗大户,而是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高技术产业提供上游支撑,现代制造服务业提供下游支撑,通过价值链的提升、微笑曲线的提升,就能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三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通用电气:资本服务为电气制造提供成长动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通用电气公司在全球24个国家共拥有113家制造厂,其产值中传统制造产值的比重高达85%,服务产值仅占12%。目前,通用电气的“技术+管理+服务”所创造的产值占公司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达到70%。
这个转变的根源在于韦尔奇实施的新服务战略。大力发展通用电气的资本服务公司,为通用电气的工业部门提供了成长动力。通用电气的产品包罗万象,从电冰箱、照明灯到飞机引擎等,都在其生产范围内。资本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很广,从信用卡服务、计算机程序设计到卫星发射,样样俱全。曾经有人估算,如果让资本服务公司从通用电气独立出来,它将以327亿美元的营业额名列“财富500强”的第20位。资本服务公司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设备出租公司,拥有900架飞机(这比任何一家航空公司都要多)、188000辆列车(数量超过任何一家铁路公司)、759000辆小汽车、12000辆卡车和11颗卫星,它还拥有美国第三大保险公司。资本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已经开始涉足计算机服务业和人寿保险行业。这些数据可能不是最新的,但已经充分说明了通用电气服务业发展的强大规模。
资本服务公司作为通用电气的子公司,是如何回报通用电气的呢?那就是提供大批有价值的客户。资本服务公司为通用电气旗下其他子公司的客户(如航空公司、电力公司和自动化设备公司)提供大量贷款,以为这些子公司与客户签订大宗合同铺平道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993年,洲际航空公司濒临破产,资本服务公司为其提供贷款,使洲际航空公司恢复生机,重返蓝天。随之而来的便是雪花般的订单飞向通用电气的子公司飞机引擎公司——洲际航空公司,购买通用电气的飞机引擎。分析家说:“这种养鸡取蛋的做法,使资本服务公司成为杰克·韦尔奇打败竞争对手最有力的一张王牌。”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制造商不卖产品卖服务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作为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企业的供货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并不直接向他们出售发动机,而是以“租用服务时间”的形式出售,并承诺在对方的租用时间段内,承担一切保养、维修和服务。
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不是由飞机制造商或航空公司来修理,而是由发动机公司在每个大型机场驻有专人修理。这样,发动机公司得以在发动机市场上精益求精,飞机制造商也“落得轻松”。也正因如此,廉价航空公司才有发展的空间,因为它们不用专门养一批发动机维修队伍。
近年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通过改变运营模式,扩展发动机维护、发动机租赁和发动机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通过服务合同绑定用户,增加了服务型收入。公司销售的现代喷气发动机中,55%以上都签订了服务协议。公司在过去18个月中,民用发动机订单有80%都含有服务协议;2007年,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
IBM:从硬件制造商向IT服务商的成功转型
IBM曾经是一家单纯的硬件制造商,经过十多年的整合,其已经成功转型为“提供硬件、网络和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2005年,IBM公司服务收入所占比例超过50%,利润连年增长高达10%以上。
十几年前,当所有IT厂商大造PC时,IBM已悄然转型IT服务。今天,当越来越多的IT厂商开始意识到IT服务的战略重要性及极强的创收能力时,IBM却再次转身,开始转入服务产品化策略。
在IBM全球的营收体系中,大约有55%的收入来自IT服务。根据IDC的研究报告,2006年,中国IT服务市场整体增长19.7%,市场规模超过950亿元,预计到2010年有望超过2000亿元。未来,中国将超越澳大利亚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IT服务市场。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IBM提出了用“服务产品化”的方法来创新IT服务策略。“服务产品化”,用一个产品化的角度来看IT服务会使其对市场的需求把握得更准确,响应市场的速度也会提高,进而可以把产品定义清楚,把质量也定义清楚,可以使服务质量提高。同时,还有利于IT服务提供商实现规模化,扩大收益。
建材之城是专注于装修,家居,建材,家装等圈子的行业信息和如何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等问题,敬请登陆建材之城http://m.jc6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