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之城讯:工业机器人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工业机器人能够提升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是企业补充和替代劳动力的有效方案。
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优点
消除枯燥无味的工作,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强工作场所健康安全性,从事特殊环境下的劳动,减少劳资纠纷;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工艺过程中停顿的时间;提高对零部件的处理能力,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便于调整生产能力,实现柔性制造。
工业机器人在各行的应用
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
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
全球工业机器人40 年形成了约160 万台套装机量,2012 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18.2 万台,主机市场80~100 亿美元,并带动约3 倍左右软件集成、周边配套设备、系统工程等系统集成市场,总计约260~330 亿美元,其中焊接、搬运两类机器人应用集中了70%市场份额。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全球机器人销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
全球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及预测
全球机器人系统销售额约为单机的3倍
全球机器人系统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容量估计
全球工业机器人供给格局
全球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竞争格局
精密减速机、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器是 机器人最核心的零部件。目前全球机器人行业,75%的精密减速机被日本的Nabtesco(纳博特斯克)和HarmonicDrive(HD)两家垄断(业界俗称RV减速机和谐 波减速机),其中Nabtesco在工业机器人关节领域拥有60%的市场占有率。而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器基本被日本、德国、美国垄断,代表企业有日本的安 川、松下,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PMAC。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
2010 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市场销量为14980 台,2011年达到22577 台,同比增长50.7%;2012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6902 台,产值约85 亿元,相关配套产值近200亿元(机器人系统市场规模一般为机器人单体的3 倍)。截止2012年底,共累计安装工业机器人超过10万台。
过去5 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28%,而同期世界机器人市场销量复合增长率为10%。2012 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
据IFR 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2015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每年新装机量将达35000台,占全球销量比重16.9%。
2012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6902 台,产值约85 亿元,相关配套产值近200亿元。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即每万个工人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安装数量)还非常低,只有21,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低于全球55的平均水平,未来有大幅提升空间。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竞争格局
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6902台,其中本土品牌机器人销量仅1112台,独资及合资品牌销量高达25790台,市占率分别为4%和96%。
在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占据前十位的仍以国外品牌为主。其中,发那科3900台,安川3850台,库卡3470台,ABB3200台,欧地希2000台,松下1600台,川崎、那智和现代三家厂商的销量均为1000台左右。
2012年国内机器人市场表现最佳者为启帆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销量达400台,紧随其后的依次为安徽埃夫特200台,上海沃迪200台,广州数控170台,沈阳新松80台。
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分布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三大主要种类为焊接、搬运、喷涂,三大应用行业为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和化工(塑料和橡胶),只是所占比例略有不同。近几年,除汽车工业外,电子、物流等行业的机器人安装数量增长也很快。
国产机器人与外资品牌差距很大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到2014-2015 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却很低,长期以来80%-90%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占据,主要为日本、瑞典、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品牌。其中,发那科、安川、库卡和ABB 被称为在国际工业机器人行业四巨头,2009 年至2012 年这四年间,这四家厂商在华销量整体呈明显上扬趋势。2012 年其销量总和达14,470 台,占当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的53.8%。
从机器人成本上来看,本体的机械结构占比在30%左右,超过50%的部分来自于伺服系统和减速器这种关键零部件,它们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价格,因此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主要包括精密减速机、高性能交直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及高性能控制器等。机器人共4 大组成部分,本体成本占22%,伺服系统占24%,减速器占36%,控制器占12%。机器人产品对零部件的专业性要求强,由于我国在基础工业的落后,使得在关键零部件上在精度、成本等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生产符合标准的机器人,必须进口相应的关键零部件,关键零部件的价格制约了国产机器人量产化。
国内外技术差距最大的是速机和伺服电机。三大关键零部件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及价格,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但3大关键部件进口比例较高,特别是减速器基本被日本2家公司垄断。因此现在国内制造工业机器人成本较高。
以平均无故障时间为例,国内产品平均在8000小时,而国外同类产品可达数万小时。“我国企业在减速器这一机器人关节部位的关键元器件普遍依赖于进口,这让我们整体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至少还有一二十年的差距。”
全球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多的是汽车产业,占比为27.27%;电子制造行业的占比达22.82%,这与近年来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突破有很大的相关性;其次是橡胶塑料工业和金属制品,占比分别为8.71%和3.62%。
需求:微观层面
1、人的灵活性目前机器人无法替代,但是机器人无疲劳。
2、经济性:目前一台日本品牌的点焊机器人价格在20 万左右,加上焊枪大致在30 余万,而目前一名焊接工一年的花费也要有10 万,而机器人寿命一般在8 到10 年左右,投资回收期3年左右。
3、产品质量:对于焊接而言,机器人的重复性和定位精度好于一般工人,这是其最大的优点。
4、完成不可能的操作:有些工序人工无法操作,必须由机器人完成。
目前,市场不会允许国内企业不断去试错,由于核心技术的垄断,国际贸易壁垒的限制,由此未来3-5年还是巨头垄断局面不会改变。(互联网摘取)
建材之城是专注于装修,家居,建材,家装等圈子的行业信息和如何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等问题,敬请登陆建材之城http://m.jc68.cn/